看過不少的孩子在相對年紀的時候,生活能力自理的表現都十分落後
尤其最常聽到照顧者所講的一句話就是:他還小啦!
一探究竟才知道孩子在家都有父母親或是其他照顧者做得好好,孩子完全沒有學習到該年紀要做的事,我們客觀的捫心問問自己究竟這是在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
請不要為你的孩子找藉口,認為孩子小就由我幫他做,父母親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角色應該是協助者而不是完全主導者喔!
我所說的學習不是要求孩子要一開始做到100分,而是在適當即相對能力的年齡,給予不同難易度的學習。而且透過學習也能觀察出孩子在某些學習上的長處與困難,如果所有事情都是照顧者在做那你怎麼又會知道呢?
身為照顧者我們可以這麼做:
一、將學習的內容化成一種模仿
父母親一定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所以父母的榜樣就是孩子學習最初的基礎!透過每天日常的小動作其實就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一種學習喔!
-穿脫衣服:穿脫好衣服後會排整齊不亂丟
-吃飯學習:吃飯不看電視、會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飯、吃完會自己收拾碗筷
-喝水練習:多喝開水而不是喝飲料或化學添加果汁飲品
二、循序漸進的引導
孩子一開始做不好是很正常的事!父母也不用因此感到挫折或是自己教不好,其實就如同俗語所說的「熟能生巧」多加練習就好!可以依照年紀給予學習的難易度,如果孩子年較偏小建議一次給予一個重點,範例如下:
-穿脫衣服:會把褲子拉下→把褲子拉下跟脫掉→脫下後會自己把褲子放好
-喝水練習:可使用市面上販售練習喝水的吸管→最後會自己拿著杯子喝
-吃飯練習:會用手抓取食物→父母親握著寶寶的手將湯匙以的食物放進嘴裡→請孩子自己試試看→以嘴就口著食物
延伸閱讀:【親子教養】孩子吃飯狀況連連!別怕!教給你小撇步!!
三、不需給予獎懲
做得好可以給予讚美,不需給予糖果或餅乾作為獎勵。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當自己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是遠超過於實質物品的獎勵喔!而做不好也無須責罵孩子,以溫和且鼓勵的話代替責罵,孩子絕對不會故意做不好,而是需要一位有耐心的父母親陪伴他一塊成長喔!
四、選擇適齡的繪本加深孩子的練習
其實繪本對孩子來說有種莫名的隱形力量!有時比起大人說的半天更有效,而且透過繪本的引導更能讓孩子有興趣的學習!
吃飯練習:《好餓的毛毛蟲》《巧虎我是小主人》《愛吃青菜的鱷魚》
穿脫衣服:《小熊滿滿我會穿衣服》《露露穿衣服》《麥克 穿衣服》
喝水練習:《布朗克咕嚕嚕》《多喝開水不生病》《來喝水吧》
市面上有許多自理學習的相關繪本或影片,都可以配合孩子的學習狀況使用唷!
延伸閱讀:★親子共讀★說故事也是需要練習~說故事10大技巧分享!
★★★★★更多我是幼保人相關文章★★★★★★
幼保/保母Q&A
親子小活動
親子教養問題
【喜歡我的文章到粉絲團按個讚支持喔!】